滾塑成型又稱為旋轉(zhuǎn)成型(Rotational Moulding),它是將定量的粉狀樹脂裝入冷態(tài)的模具中,由滾塑機帶動模具繞兩根互相垂直的轉(zhuǎn)軸進行緩慢的公轉(zhuǎn)和自轉(zhuǎn),同時用外加熱源加熱模具,從而使樹脂粉末熔融并借助自身的重力均勻地涂布于整個模具內(nèi)腔表面,后經(jīng)冷卻脫模后得到中空制品的方法[1]. 滾塑成型起源于20世紀(jì)40年代,與傳統(tǒng)的中空塑料制品成型方法(如注塑、吹塑、熱成型等)相比,滾塑成型在成本、裝備制造周期及工藝靈活性等方面的優(yōu)勢是其它成型方法所無法比擬的(見表1)[2,3].因而在國外滾塑成型早已形成工業(yè)化生產(chǎn),近年來更是以10~15%的年增長率持續(xù)遞增[4],成為小批量生產(chǎn)中、大型或超大型全封閉與半封閉的空心無縫容器的理想、經(jīng)濟、有效的方法.. 表1 滾塑成型與其它成型方法的比較 Tab.1 Comparison between rotational moulding and other forming methods
|
項 目 | 滾塑成型 | 注射成型 | 吹塑成型 | 熱成型 | 說 明 |
設(shè)備成本 | ◎ | × | ○ |
○ |
|
模具成本 | ◎ | × | ○ | ○ | 滾塑屬無壓成型,對模具材質(zhì)強度要求低 |
成型速度 | ○ | ◎ | ○ | ○ | 滾塑時粉料熔融→涂布→冷卻周期較長 |
成型壓力 | ◎ | × | ○ | ○ | 滾塑時粉料僅依靠自身重力成型 |
大批量生產(chǎn) | × | ◎ | ○ | ○ | 滾塑的單件生產(chǎn)周期較長,自動化程度不高 |
多品種生產(chǎn) | ◎ | × | × | × | 一臺滾塑機上可同時安裝多個不同的模具 |
制品表面狀態(tài) | ○ | ◎ | ○ | ○ | |
制品厚度調(diào)整 | ◎ | × | × | × | 滾塑時只需改變粉料加入量和模具供熱狀態(tài) |
制品色澤更換 | ◎ | × | × | ◎ | 滾塑時只需調(diào)整粉料顏色并清理模腔 |
大容器成型 | ◎ | × | × | ○ | |
帶嵌件成型 | ◎ | ◎ | × | × | 滾塑時可在模具中設(shè)置活動嵌件 |
多層復(fù)合成型 | ◎ | × | ○ | ○ | 滾塑時可采用不同的材料組合 |
細(xì)口制件成型 | ◎ | × | ○ | × | 滾塑模的分開殼體結(jié)構(gòu)對脫模有利 |
后加工性 | ◎ | ◎ | × | ○ |
注 ◎:好或有利;○:一般;×:差或不利
1 滾塑模具設(shè)計概要
筆者所面對的滾塑制品是直徑為750 mm、壁厚為10
mm的聚乙烯塑料彎管、三通管以及圓球體、橢球體、立方體、多面體等,各個制品都有全封閉的、敞口的以及局部開口的多種變化形式.為降低生產(chǎn)成本,模具設(shè)計時盡量做到一模多用,即在模具大結(jié)構(gòu)不變的情況下,通過局部零件的拆換生產(chǎn)出不同樣式的制品.如在圖2所示的模具中,采用氟塑料(F4)或石棉板做成絕緣隔熱蓋(小孔用堵頭)襯在模具內(nèi)的相應(yīng)位置上,使熔融物料無法粘模,冷卻脫模后就可得到敞口或局部開口的塑料制件;而將此隔熱蓋換成金屬蓋,則可獲得全封閉制件.
2 鑄鋁模的快速精密鑄造 但是,由薄層材料堆積而成的原型,表面不夠光潔,特別是曲面部分實際上呈階梯形,若用此原型代替木模直接制造石膏型或陶瓷型將增加起模阻力;而且在灌注石膏或陶瓷漿料后,原型吸附了漿料中的水分,起模更加困難,甚至可能破壞原型.因此需對LOM原型表面進行覆膜處理(即在原型表面覆蓋一層高分子薄膜)后再用于制造石膏或陶瓷型,不僅可使起模輕松便利,也延長了原型的使用壽命.
3 滾塑加工的計算機模擬與控制技術(shù)
4 結(jié)
束 語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