化肥編織袋萬般騙術大揭秘一個愿打一個愿挨!苦了誰?
生產廠家說:彩色包裝袋的比單色包裝好賣;在包裝上印上老玉米比只印字的化肥好賣; 如果再印上照片就更好賣了。經銷商說:化肥包裝越花哨,肥料名稱越新奇,越顯得產品富含高科技,越能賣出好價錢。農民說:也許洋氣的化肥更可靠,功能多的肥料更好用。 化肥行業(yè)產能過剩競爭激烈的當下,一些企業(yè)為了推銷自己的產品使出了渾身解數(shù)。肥料企業(yè)開始注重產品外包裝帶來的效益,從黑白到黑色,從簡單文字到農產品形象以及代言,市場上的化肥包裝已經百花齊放、色彩斑斕。然而,也不乏有廠家為了追新求異、謀取暴利,致使包裝標識失真與不符合規(guī)范。有的企業(yè)在產品包裝上所打出的產品名稱,偏離肥料基本定義的范疇,讓消費者看了后感覺莫名其妙,大呼無法搞清肥料具體成分,難以推進科學使用。為此,本報記者聯(lián)合中國復混肥打假協(xié)作網對市場肥料包裝標識進行調查,把常見的不規(guī)范包裝標識情況公之于眾,以便廣大農民學會識別真假標識,同時督促生產企業(yè)規(guī)范標識,減少誤導農民的行為。
騙術1:炒作新概念
農民在內心中愿意使用更先進的肥料產品,廠家利用農民的這種心理炒作概念。如在肥料包裝袋上標明進口納米磁性劑、激活素、光能素等專業(yè)名詞,令農民消費者眼花繚亂。還有不法企業(yè)兩個年度生產同一個產品,卻不停地變換生產廠家名稱和地址,以便躲避消費者的質疑,也讓執(zhí)法者找不到責任人。騙術1:任意夸大產品作用
由于國家在專用肥以及功能型肥料上既沒有設立專門的規(guī)范,也沒有嚴格的規(guī)定來進行管理,一些不法廠家就抓住這一漏洞,利用農民素質較低,很難分辨的特點在包裝袋上面冠以欺騙性的名稱,如“全元素”多功能”全營養(yǎng)”等,一種肥料成了的靈丹妙藥。還有大量的各類專用肥料,實際配方并沒有做過多調整,但因為在包裝上打上“香蕉專用”蘋果專用”等字樣,價格就要翻幾番。而農民往往會被包裝上的夸大其辭所迷惑。
騙術2:臆造化肥商品名稱,混淆概念
三元復合肥和二元復合肥在實質上有很大差異,但有些廠家卻用二元肥冒充三元肥。譬如有些復混肥明明是二元復混肥,但卻標明“氮:15磷:15銅鋅鐵錳等:15或者n-pk-cl 15-15-15給人造成是三元肥的感覺。還有企業(yè)打出磷酸三銨、三銨等產品名稱,實際上就是三元復合肥。
騙術3:打出“機構”認證的幌子
有些廠家利用農民消費者相信政府、崇信機構的心理特點,或者無中生有地假造機構,或是機構不知情的情況下“自我認定”
如在一些劣質產品的包裝上公然虛假標注“國家×部推薦產品”某某質檢所認可產品”國家×部肥料質檢中心推薦產品”等。更有甚者,有些小企業(yè)因為和當?shù)剞r業(yè)部門合作定點生產配方肥,于是配方肥包裝上,不只不依照要求標識,甚至有些產品連成份都不標明,只在包裝袋上標注“機構推薦使用”
還有一些企業(yè)在中央電視臺投放過廣告,就在包裝上印上“央視上榜品牌”但這種所謂的央視上榜品牌”稱號或證書,并不能證明產品質量更可靠
騙術4:刻意夸大總養(yǎng)分含量
有的廠家在復混肥或尿素商品包裝上,將次量元素鈣、鎂、硫或有機質等成分均違規(guī)地加入到肥料總養(yǎng)分含量計量中。復混肥料國標早已明確規(guī)定,總養(yǎng)分是指總n有效p2o5和k2o三種大量元素含量之和,而有些企業(yè)以中、微量元素,有機鉀”腐殖磷”氨基酸” 等成份含量與氮磷鉀三要素合并計算在一起,并用總含量”這個自標的新名詞將產品含量虛假地標高,讓消費者誤以為此類產品養(yǎng)分總含量高于其他產品,從而上當受騙。
騙術5:洋”字碼忽悠農民
很多農民認為進口肥料的質量更好。于是不法廠家就將產品包裝打上“洋”名冒充進口貨,行騙賣高價。有以下幾種情況:1模仿進口化肥商標或取相似名稱,冒充進口產品。如模仿美國嘉吉,德國獅馬等產品商標名稱或圖案,叫“西臘”西德”嘉吉吉、嘉喆等。2盜用國外生產商名義或標注“進口許可證”執(zhí)行中國國標”或由“國×公司授權生產”等。采用先注冊或虛擬出一個境外空殼公司,然后以空殼公司的名義委托自己的企業(yè)進行生產,如此一來化肥就披上了一件“洋外套”3假標國外技術產品誤導消費者。如有的造假者在包裝上標稱“采用挪威技術”俄羅斯提供技術”引進德國新工藝”等等。4謊稱進口原材料。5假冒。一些無證商販,印制進口或品牌的包裝,里面實際為劣質肥料。